【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支出回升,关注增量政策线索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 吴棋滢
wuqiying@gf.com.cn
广发宏观郭磊团队
报告摘要
第一,7月财政收入表现与同期经济表现基本一致,可比口径下的财政收入增速再次下行。尽管自然口径下(退税之后)财政收入增速-4.1%,较前期的-10.2%降幅明显收窄,然而这一持平的前提是6月留抵退税政策仍在实施过程中,共计退税约3000亿元,7月留抵退税任务基本收尾。可比口径下(退税之前)7月财政收入增速2.6%,较前值的5.2%边际放缓,与同期经济数据表现相吻合。7月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撑力与6月一样来自非税收入的高增,包括地方多渠道盘活闲置资产;石油特别收益金专项收入增加、按规定恢复征收的银行保险业监管费收入入库等。
第二,税收收入值得关注的是结构,它是微观状况的映射。表现较好的一是国内增值税,可比口径下由连续三个月的负增转为正增(2.8%),反映了尽管6-7月经济表现仍然中性,但已走出3-5月的低迷期间;二是外贸企业退税增速、关税增速均呈明显上行趋势,反映了同期的出口表现较强,而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则与前期基本持平。而表现偏弱的是地产与土地相关税收,6月的回升趋势未能延续,五项税种均呈显著下行趋势,充分反映了6-7月地产链条的承压情况;车辆购置税与前期基本持平,仍录得-35.5%的两位数高增长,一方面是受减税政策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同期汽车零售放缓有关。包括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其他税种表现中性。
第三,支出方面,7月财政支出同比增速较前值进一步上行3.9个百分点至9.9%,收支两端的背离仍在继续。7月支出的回升主要来自社保就业(同比24.2%,拉动3.1个百分点)、科技(同比48.5%,拉动1.3个百分点)、教育(同比8.7%,拉动1.3个百分点)、卫生健康(同比16.7%,拉动1.2个百分点),抗疫支出和公共事业支出特征明显。基建类支出三项合并后支出同比回落了5.2个百分点至4.2%,这一点应与专项债发行规模下降、其他支出分流等因素有关。
第四,广义财政方面,7月数据基本符合此前预期。一方面是收入降幅没有继续扩大,但仍在负两位数的高负增区间徘徊,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31.4%(前值-35.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5.5%(前值-10.9%);从7月地产端数据仍在低位徘徊的特征来看,这一部分短期内或将维持低位。另一方面是支出增速回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20.5%(前值28.2%),7月第二本账的收支矛盾有所减缓。6月专项债发行高峰期已过,对支出端的支撑逐渐递减。新增专项债在7-8月可以继续形成支出,支撑支出端增速不出现大幅回落;但9月后的支出增速是否仍有支撑,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降幅能否回升,以及增量财政政策是否落地,而这两点恰是下半年财政政策最值得关注的两个关键点。
第五,对于增量政策工具这一关键点,目前来看财政部曾提及的“增量政策”除了已明确落地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外,主要集中于地方专项债的余额限额空间。李克强总理近日提到“当前地方专项债余额尚未达到债务限额,要依法盘活债务限额空间”。而在前期市场普遍讨论的“调增2022年限额”、“提前使用2023年额度”和“使用余额限额空间三条路径”中,第三项确是操作流程相对简便快捷的一种。具体规模方面,截至去年末这一空间约为1.5万亿元。考虑到空间限额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河南、江苏、福建、山东等相对发达地区,占全部空间比重达45%,因此剩余额度全部发行完毕的概率不大,如果参照上述地区分布比例,那么可能发行的规模约在0.5-1万亿元之间。
正文
7月财政收入表现与同期经济表现基本一致,可比口径下的财政收入增速再次下行。尽管自然口径下(退税之后)财政收入增速-4.1%,较前期的-10.2%降幅明显收窄,然而这一持平的前提是6月留抵退税政策仍在实施过程中,共计退税约3000亿元,7月留抵退税任务基本收尾。可比口径下(退税之前)7月财政收入增速2.6%,较前值的5.2%边际放缓,与同期经济数据表现相吻合。7月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撑力与6月一样来自非税收入的高增,包括地方多渠道盘活闲置资产;石油特别收益金专项收入增加、按规定恢复征收的银行保险业监管费收入入库等。
退税之后(下简称“自然口径”),7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当月同比增速-4.1%(前值-10.2%),但考虑到6月留抵退税规模(约3000亿元)明显高于7月的部分(约1000亿元),因此我们对7月的财政收入数据主要需要观察退税之前的口径(下简称“可比口径”):
7月可比口径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当月同比增速2.6%,较前期由负转正的5.2%再次放缓,与同期的经济数据表现基本一致。但6-7月的财政收入增速综合来看,至少仍位于正增区间,显著高于4-5月的-4.9%、-6.0%(均为可比口径),反映了同期的经济活动至少前期有所回暖。
这一点从财政收入的进度也能明显看出,7月收入进度占比9.4%,略低于近年同期平均水平。1-7月收入进度合计达59.5%,而近年同期收入进度平均水平大概在66%左右,可见连续数月的收入放缓使得全年的财政歉收已为大概率事件。
在收入结构方面,与上月类似地,7月财政收入的主要拉动项依然依赖于非税收入的高增,7月非税收入同比增速36.3%(前值33.4%),拉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个百分点(前值6.5个百分点),而税收收入则拖累公共财政收入7.5个百分点(前值17.1个百分点,因6月仍有部分留抵退税)。
非税收入较快增长主要是地方多渠道盘活闲置资产带动[1],也与中央特殊因素收入入库有关。增量近四分之三体现在地方上,主要是地方多渠道盘活闲置资产,以及与矿产资源有关的收入增加。其中,1-7月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30%,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增长54%,两项合计拉高地方非税收入增幅12个百分点。另外,地方罚没收入增长10.4%,主要是涉案财物罚没收入和部分沿海城市围填海罚没收入增加;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增长0.2%。中央非税收入增长73.3%,增幅高主要是原油价格上涨带动石油特别收益金专项收入增加、按规定恢复征收的银行保险业监管费收入入库等特殊因素拉高77个百分点。
税收收入值得关注的是结构,它是微观状况的映射。表现较好的一是国内增值税,可比口径下由连续三个月的负增转为正增(2.8%),反映了尽管6-7月经济表现仍然中性,但已走出3-5月的低迷期间;二是外贸企业退税增速、关税增速均呈明显上行趋势,反映了同期的出口表现较强,而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则与前期基本持平。而表现偏弱的是地产与土地相关税收,6月的回升趋势未能延续,五项税种均呈显著下行趋势,充分反映了6-7月地产链条的承压情况;车辆购置税与前期基本持平,仍录得-35.5%的两位数高增长,一方面是受减税政策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同期汽车零售放缓有关。包括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其他税种表现中性。
四大主要税种中,7月表现较好的主要是国内增值税。可比口径下的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速2.8%,在经历了4-6月连续三月的负增(-3.8%、-14.8%、-1.9%)后,终于转入正增区间。反映了尽管6-7月经济表现仍然中性,但已走出3-5月的低迷期间。
其他三项税种基本与上月持平或小幅波动,表现较为中性,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速分别录得3.3%(前值6.2%)、0.1%(前值-0.2%)、10.3%(前值10.5%),分别拉高7月财政收入0.2、0.03、0.6个百分点,即7月三项税收对财政收入增速的拉动基本接近于0值左右。
7月外贸环节税收表现较强,主要来自出口环节的支撑。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同比19.7%(前值9.4%)、关税同比-3.7%(前值-9.8%),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同比4.5%(前值5.7%)。反映了同期的出口表现较强。
表现较差的主要是地产与土地相关税收。由于5月地产系指标初步企稳,6月土地与地产相关五项税种合并增速进一步回升13.1个百分点至-4.5%,较前期明显收窄。而我们在上篇报告中也指出:“考虑到6月当月的地产系指标仍然承压,预计7月土地与地产相关税收大概率会继续下行。”目前来看7月土地与地产税种确受到6月-7月地产数据承压的影响,五项税种合并增速回落了12.7个百分点至-17.2%。而这一回落趋势预计仍将延续至8月财政数据中。
此外,尽管7月车辆购置税较前期波动不大,同比增速-35.5%(前值-39.6%),但仍需注意今年开年以来车辆购置税始终位于负两位数的较高负增区间,一方面受减税政策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同期的汽车零售额持续放缓有关。
支出方面,7月财政支出同比增速较前值进一步上行3.9个百分点至9.9%,收支两端的背离仍在继续。7月支出的回升主要来自社保就业(同比24.2%,拉动3.1个百分点)、科技(同比48.5%,拉动1.3个百分点)、教育(同比8.7%,拉动1.3个百分点)、卫生健康(同比16.7%,拉动1.2个百分点),抗疫支出和公共事业支出特征明显。基建类支出三项合并后支出同比回落了5.2个百分点至4.2%,这一点应与专项债发行规模下降、其他支出分流等因素有关。
今年以来,尽管一般公共预算的支出端受收入端下行的掣肘而增速受限,但由于专项债发行大幅前置而需要狭义财政资金配合、卫生健康与社保就业等抗疫相关支出较为刚性等因素存在,上半年收支两端出现较为明显的背离。7月这一现象仍在延续,7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速继续上行3.9个百分点至9.9%。
分结构来看,7月支出分项中同比增速由高至低依次有:科技(48.5%,低基数,与预算报告目标占比相较仍有一定距离)、交通运输(24.8%,低基数,已超出预算报告目标占比)、社保就业(24.2%,已超出预算报告目标占比)、卫生健康(16.7%,已超出预算报告目标占比)、教育(8.7%,与预算报告目标占比相较仍有一定距离)、城乡社区事务(7.4%,与预算报告中目标占比基本持平)、文旅体育与传媒(-1.6%)、环境保护(-2.2%,与预算报告目标占比相较仍有一定距离)、农林水(-4.4%,与预算报告目标占比相较仍有一定距离)、债务付息(-10.9%)。
因此我们可知,7月财政支出韧性仍在甚至小幅回升的原因一方面来自卫生健康、社保就业的抗疫相关支出,另一方面来自科技、教育等公共服务分项的支撑,这些分项距离预算报告中计划的占比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因此预计未来数月上述支出分项增速仍将保持靠前水平,直至完成预算报告计划。而同样距离预算目标有差距的环保支出增速预计也将有所上行。而7月的基建类支出合并后增速则表现较弱,三项合并增速较前期回落了5.2个百分点至4.2%。这一点应与专项债发行规模的下降、其他支出分流等因素有关。
广义财政方面,7月数据基本符合此前预期。一方面是收入降幅没有继续扩大,但仍在负两位数的高负增区间徘徊,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31.4%(前值-35.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5.5%(前值-10.9%);从7月地产端数据仍在低位徘徊的特征来看,这一部分短期内或将维持低位。另一方面是支出增速回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20.5%(前值28.2%),7月第二本账的收支矛盾有所减缓。6月专项债发行高峰期已过,对支出端的支撑逐渐递减。新增专项债在7-8月可以继续形成支出,支撑支出端增速不出现大幅回落;但9月后的支出增速是否仍有支撑,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降幅能否回升,以及增量财政政策是否落地,而这两点恰是下半年财政政策最值得关注的两个关键点。
7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小幅止跌,没有延续6月的大幅下行趋势,同比回升4.4个百分点至-31.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5.5%(前值-10.9%)。反映了7月收入端的回升主要来自非土地相关科目的拉高,从7月地产端数据仍在低位徘徊的特征来看,这一部分短期内或变化不大。
7月政府性基金支出降幅小幅回落,同比下降7.8个百分点至20.5%。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安排的支出-25.5%(前值-10.9%)。这是由于6月专项债发行高峰期已过对支出端的支撑逐渐递减,5-6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高达约2万亿元,而这部分资金仍将在7-8月形成支出,对7-8月的政府性基金支出端形成小幅支撑,使其不至于大幅回落。
而9月后的支出增速是否仍有支撑,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降幅能否回升,以及增量财政政策是否落地。
对于增量政策工具这一关键点,目前来看财政部曾提及的“增量政策”除了已明确落地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外,主要集中于地方专项债的余额限额空间。李克强总理近日提到“当前地方专项债余额尚未达到债务限额,要依法盘活债务限额空间”。而在前期市场普遍讨论的“调增2022年限额”、“提前使用2023年额度”和“使用余额限额空间三条路径”中,第三项确是操作流程相对简便快捷的一种。具体规模方面,截至去年末这一空间约为1.5万亿元。考虑到空间限额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河南、江苏、福建、山东等相对发达地区,占全部空间比重达45%,因此剩余额度全部发行完毕的概率不大,如果参照上述地区分布比例,那么可能发行的规模约在0.5-1万亿元之间。
8月16日,李克强总理在深圳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2],提出“当前地方专项债余额尚未达到债务限额,要依法盘活债务限额空间,并用好已发行的地方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符合条件项目越多的地方得到的资金要越多。各地要加快成熟项目建设,在三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带动有效投资和相应消费。”
核心假设风险。余额空间使用低于预期。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1398697746971784&wfr=spider&for=pc
[2] https://www.cs.com.cn/xwzx/hg/202208/t20220817_6291347.html
郭磊篇
【广发宏观郭磊】“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有助于中期投资率的平衡
【广发宏观郭磊】从经济学逻辑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中长期影响
【广发宏观郭磊】为“正常化”定价:2021年中期宏观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数据初步验证贸易共振假设
【广发宏观郭磊】政府工作报告的几个数字要点
【广发宏观郭磊】中期视角下的七个政策方向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延续强势
【广发宏观郭磊】PMI数据与第三轮脉冲
【广发宏观郭磊】融资环境收敛驱动BCI小幅放缓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企业利润的特征和趋势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广发宏观郭磊】经济数据符合复苏中期的内生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什么是需求侧改革
【广发宏观郭磊】寻找确定性——2021年宏观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PMI和BCI继续上行印证经济环比趋势
吴棋滢篇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预算报告有哪些关键信息【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看政府工作报告中财政政策的空间【广发宏观吴棋滢】2021年最后一份财政数据解读与2022年漫谈【广发宏观吴棋滢】以项目申报视角观测基建投资
【广发宏观吴棋滢】11月财政支出进一步加速
【广发宏观吴棋滢】关于2022年专项债:国新办吹风会有哪些信息
【广发宏观吴棋滢】奋楫,笃行:2022年财政政策展望
【广发宏观吴棋滢】土地出让金降幅继续扩大【广发宏观吴棋滢】土地出让金与短周期经济增长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支出小幅加快,基建分项亦有提速
【广发宏观吴棋滢】明年财政节奏较大概率是前置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收入表现平稳,但土地市场影响初显【广发宏观吴棋滢】专项债、实物工作量与财政进度
【广发宏观吴棋滢】专项债补充资本金的情况如何【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表现平稳,支出小幅加速【广发宏观吴棋滢】专项债进度和投向预示基建贡献触底
【广发宏观吴棋滢】首批专项债投向基建比例偏高:3-4月专项债投向
【广发宏观吴棋滢】一季度支出进度偏慢对应财政后置特征:3月财政收支【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预算报告有哪些增量信息?【广发宏观吴棋滢】开年财政数据有哪些特点:1-2月财政收支【广发宏观吴棋滢】中国PCT专利:第一背后的结构特征与方向【广发宏观吴棋滢】全国农民工数据分析及推论【广发宏观吴棋滢】2020至2021年:专项债投向将发生哪些变化?【广发宏观吴棋滢】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有哪些关注点?【广发宏观吴棋滢】2020年财政数据有哪些特征?【广发宏观吴棋滢】债务率与财政环境【广发宏观吴棋滢】回归再均衡:2021年财政政策展望【广发宏观吴棋滢】税收收入增速持续加快映射微观复苏贺骁束篇
【广发宏观贺骁束】蔬菜价格为何超季节性
【广发宏观贺骁束】10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用电量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9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能耗双控、开工率与宏观面
【广发宏观贺骁束】9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8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8月经济初窥【广发宏观贺骁束】7月用电量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贺骁束】7月经济初窥【广发宏观贺骁束】6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度过洪峰:2021年通胀中期展望
【广发宏观贺骁束】从义乌小商品指数和CPI背离看通胀结构趋势
【广发宏观贺骁束】从粗钢产量看2021年“需求扩张+供给收缩”特征
【广发宏观贺骁束】猪肉价格为何出现一轮上行
钟林楠篇
【广发宏观郭磊、钟林楠】2021年宏观杠杆率解读与2022年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钟林楠】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历史复盘与当前位置
【广发宏观钟林楠】央行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解读【广发宏观钟林楠】2021年上半年宏观杠杆率解析与下半年展望
【广发宏观钟林楠】信用收缩的三个规律
【广发宏观钟林楠】本轮信用扩张周期或顶点已现
【广发宏观钟林楠】回归常态化——2021年货币流动性展望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待近期信用环境的变化
王丹篇
【广发宏观王丹】中观产业链2021年中期展望:景气是一连串事件
【广发宏观王丹】上游涨价的结构性影响——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测算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